top of page

作者简介与《雷雨》创作背景

        《雷雨》乃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曹禺于1933年创作的一部话剧。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为万家宝,字小石,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

        1930年9月,曹禺从天津南开大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插入二年级就读。从小对戏剧的热爱使他产生要写一部大戏的强烈愿望。曹禺开始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与见闻,构思话剧《雷雨》。

        曹禺在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和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曹禺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并在1934年7月,首次发表于《文学季刊》1卷第3期。在谈到写作意图时,曹禺解释道,《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雷雨》剧情简介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讲述了资产阶级周家和城市平民鲁家两个家庭错综复杂的悲剧故事。一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二是以鲁妈为代表的城市平民不能把握自己命运、被别人所操控的悲惨境遇。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无论是家庭还是身世的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顷刻间爆发。四凤为周家丫鬟,而周萍和周冲乃同父异母的兄弟,同时爱上四凤。周萍本与蘩漪(即周冲的母亲)有染,自与四凤偷偷相恋,便不再理会蘩漪。蘩漪伤心欲绝,得知周冲喜欢上四凤后,便邀请四凤的母亲鲁妈到访,希望鲁妈能带四凤离开。鲁妈却遇上周老爷。周老爷这才惊觉原来鲁妈就是当年的梅侍萍。三十年前,鲁妈在周家打工,与老爷怀了周萍和大海,但终被抛弃,鲁妈带着大海改嫁鲁贵,生了四凤。三十年后,四风在周家又重蹈鲁妈的覆辙,与周萍珠胎暗结,正准备私奔之际,不料,蘩漪抖出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得知彼此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关系后,周萍和四风结局如何?暗恋四风的周冲又情何以堪?

《雷雨》主题思想

       《雷雨》通过阐述周鲁两家的矛盾纠葛,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现象,包括封建家庭的腐朽顽固,资产阶级的地主专横、冷酷与伪善,进而反映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社会现实,对受压迫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而周、鲁两家复杂的血缘联系,则进一步突出了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之间的矛盾。但除了反映阶级的对立,封建的衰亡,《雷雨》更是揭露各个人物內心的风雨交加,情感的跌宕起伏,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人性的困境与矛盾。

《雷雨》人物形象

       《雷雨》主要牵涉了八个核心人物。当中包括了专横自私、冷酷虚伪的资本大家长周朴园,敢爱敢恨、乖戾阴鸷的周朴园妻子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着罪恶与愧疚感、企图逃离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受新思想影响并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与憧憬单纯的周家二少爷周冲,受尽委屈与打击却仍保持坚强到最后一刻的鲁妈(即梅侍萍),单纯地爱与被爱的鲁妈女儿四凤,受压迫,并充满正义感且直爽、质朴的工人鲁大海以及见钱眼开、贪得无厌的鲁妈丈夫鲁贵。

        剧中的人物语言鲜明且富个性 。每个人物的语言都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教养和气质 ,各自说话的节奏、韵味和分寸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第一幕,周朴园逼妻子蘩漪喝药时的台词便体现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式的家长与丈夫,冷峭专横的性格特征。

《雷雨》结构与艺术特点

        此剧作运用了三一律,在时间、地点、情节上保持完整统一。这种结构使得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将过去的恩恩怨怨精彩且清晰地演绎出来,不仅将剧情冲突推向高潮,也产生了紧凑、连贯、有机统一的整体戏剧效果。

        除此之外,《雷雨》也富有意蕴深厚的诗意和抒情性。在剧本中,曹禺喜欢对他剧本中的人物在进场前进行外貌、性格和身世的具体描述,对人物生活的场景做详细的说明与描绘。这种语言如同叙事诗一般,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意蕴深厚,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All Videos

All Videos

All Videos
【中国现代话剧】《雷雨》之简介

【中国现代话剧】《雷雨》之简介

00:00
Play Video
【中国现代话剧】《雷雨》之精彩片段

【中国现代话剧】《雷雨》之精彩片段

00:00
Play Video
bottom of page